Page 9 - samyn_ebook1

SEO Version

书的出版源于萨米恩事务所与中国的第一次直
接接触经验。二零一零年,事务所以“全球可持
续建筑奖”获奖者的身份参与了由中国建筑师
王澍组织的舟山市鲁家峙渔港文化创意园建筑
设计项目。与王澍的交谈中对地域文化的关注,
对可持续、节能、环保的思考,以及对建筑基本
意义的探讨,在两位建筑师之间引起了共鸣。可
见,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和本土背景复杂交织
的景像中,建筑必定还是有许多本真、纯粹的
议题可以供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师去讨论和实
践。正是这一点触发了萨米恩想以一本中文的
作品集册来开诚布公地向中国建筑业界作一个
自我介绍。
作品集册取名为《建造实录》,除了想把萨米恩
事务所的设计状况客观真实地整理记录下来,
也是想谈谈建筑设计中的“建”与“造”。这里
的“建”是指沿用什么样的哲学思想、以什么样
的身份来建立作品的内涵。而“造”则是用什
么样的方法将内涵转译成实体。萨米恩认为建
筑应起始于可以为人“所究”的内涵,就像音乐
中的乐谱可以让人研习;完成于可以为人“所
感”的形式,如同乐谱演奏出旋律可以供大众欣
赏。
建筑师与工程师的双重背景也许从一开始就决
定了萨米恩事务所对朴素纯净的材料与结构美
学的偏爱。从早期对模数、韵律、双层表皮等建
筑语言的运用到现在对材料、节能、地域环境
等建筑元素的实践的过程中,建筑最常被提及
的“形式”一直都是一个隐性的元素,是隐匿在
适当的材料、精准的构造、和场所完美融合之后
的一个现象,而非图像。这既避免了盲目地陷入
讨论“形式”的困境,又促成了“形式”暗藏在
建造等建筑学基本关照中自动生成。这自然异
于“领导意见”式的形式生成,却有助于让建筑
师在复杂社会力量作用的项目实践中贡献出应
有的专业能力。
专业并不是建筑师个人意图的伪装词,而是指
创造力本身。对萨米恩而言,建筑学是一个创
造性的服务业,而且创造主体更偏重于客户的
需求而非建筑师个人的表达。这其中客户和建
筑师之间个体差异带来的张力,不断震荡前进
的方案推进是设计乐趣之一。而设想一个比利
时建筑师和中国之间异时异地导致的扩大的张
力,将是分外令人期待。
一本项目“说明书”,序言本无必要,这本书
要展示的——一个比利时建筑师的“书写”与
两个中国青年建筑师的“阅读”——早以清晰
直白地用图片铺陈用文字解述。为什么要写序
呢,理由是帮助你放慢阅读的速度,就像蓬勃
的中国建设业放慢速度去平行地看到更多的议
题——建筑亦或民生方面——未尝不是一个合
适的姿态。
陈亚君 谭高飞
2011年10月末于布鲁塞尔
序言